|
2021年8月22日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开启美丽山东建设新征程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坚决淘汰落后动能,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快推动“淘汰类”生产工艺和产品退出。精准聚焦钢铁、地炼、焦化、煤电、水泥、轮胎、煤炭 、化工等8个重点行业,加快淘汰低效落后动能。进一步健全并严格落实环保、安全、技术、能耗、效益标准,各市制定具体措施。重点围绕再生橡胶、废旧塑料再生、砖瓦、石灰、石膏等行业,分类组织实施转移、压减、整合、关停任务,推动低效落后产能退出。 20210822 《山东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pdf 《规划》明确4大类23项主要指标10项重点任务 实现2025年山东生态建设走在前列 据了解,《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科学谋划了重点任务、主要举措和保障措施,确定了“时间表”“路线图”。到2025年,实现生态建设走在前列,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规划》确定了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等4大类23项主要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3项,预期性指标10项。同时,在重点工作任务中还设置了50多项具体工作指标。 除此之外,《规划》还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10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发展壮大生态环保产业,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快推进碳达峰进程;协同控制细颗粒物和臭氧,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和区域协作,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强化三水(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加强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提升水生态环境;坚持陆海统筹,开展“美丽海湾”建设,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加强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环境保护;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与监管,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强化危险废物环境风险管控,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严守生态环境底线;加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构建大环保格局,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开展生态环保全民行动,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规划》系统谋划了150多项具体工作举措,设置了9个专栏,在结构调整、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风险防控、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等方面纳入33类、2100多个重点项目,投资总规模约3000亿元。并从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推进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宣传引导、锻造生态环保铁军、加强调度评估6个方面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突出重大战略、源头治理、系统观念、底线思维、改革创新 《规划》五大特点积极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据介绍,《规划》主要有5个方面的特点,主要包括:突出重大战略,《规划》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将加快碳达峰进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单列一章;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突出源头治理,《规划》将“深化四减四增、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单列一章,明确了6项具体任务,通过开展新一轮的“四减四增”行动,加快推动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突出系统观念,《规划》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在环境治理体系方面提出要开展全民行动、构建大环保格局;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提出要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在水环境管理方面提出要强化三水统筹;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等。突出底线思维,《规划》从完善环境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环境管理、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强化风险防控,严守生态环境底线。突出改革创新,《规划》在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协调机制、完善生态环境法规制度、发挥市场机制激励作用、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强化生态环境科技支撑、发展壮大生态环保产业等方面设立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措施,积极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